【注】点击可跳转到相应版块内容。
学院现设有新闻系、广播电视系、广告系、新闻摄影系和新闻研究所、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也挂靠在该院。学院下设4 个本科专业7个专业方向,即新闻学专业(包括新闻学、网络新闻、体育新闻、新闻摄影)、广播电视学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
建院之初,学院仅招收本科生86人,至2005年秋,学院在籍本科生已达881人,硕士生169人。学院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专任教师44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副高级职称的15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4人,获得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19人。教师中获得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的共计33人。学院已逐渐形成了一支教学科研力量雄厚、梯队合理、学科人才齐全的教师队伍。
自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文理渗透、技艺结合、软硬兼备”的建设思路,合理配置并优化重组各种教研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院发展。目前,学院已设立了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这3个硕士点,2005年,获准设立了江苏地区首个新闻学博士点。【more】
2023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308159167

2022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招生目录及参考书目
专业及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人数
|
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
01 (全日制)电视艺术
02 (全日制)传媒艺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4视听媒体理论与实务
④811视听媒体艺术基础
|
⑤F015视听媒体实务
|
⑥广播电视史
⑦节目学概论
|
12
|
初试参考书目
|
614 视听媒体理论与实务: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三版),郭镇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媒介融合概论》(第三版),宫承波编,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年版;
《电视节目策划学》(第三版),胡智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811 视听媒体艺术基础:
《影视美学》(第三版),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关玲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
复试参考书目
|
F015 视听媒体实务:
考核内容包括:视听媒体业务、影视传播前沿。
参考视听媒体实务类书籍、期刊。
|
专业及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人数
|
055200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01 (全日制)全媒体传播
02 (全日制)数字新闻与可视化
03 (全日制)广告与文化产业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
⑤F016新闻传播业务前沿
|
⑥新闻学基础
⑦写作
|
55
|
初试参考书目
|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参考新闻与传播实务类书籍、期刊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参考新闻与传播史论类书籍、期刊
|
复试参考书目
|
F016 新闻传播业务前沿:
考核内容包括:新闻传播业务前沿。
参考新闻传播业务类书籍、期刊。
|
专业及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人数
|
135105 广播电视(专业学位)
F1 (非全日制)不分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③615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
④812广播电视专业基础
|
⑤F017广播电视实务
|
⑥广播电视史
⑦节目学概论
|
40
|
初试参考书目
|
615 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为:考生对于广播电视及视听产业前沿动态的掌握了解;考生对于广播电视作品及新媒体视听产品的策划能力;考生对于媒介融合语境中视听产品传播推广的应用能力;考生的视听产品文案创意写作能力;考生的采访、编辑、评论、摄影、剪辑等专业技能水平;考生对于优秀或典型视听产品的评析能力。
812 广播电视专业基础:
考试内容为:考生对于艺术理论、影视美学、广播电视文艺学的理论认知和把握水平;考生对于传播学理论、广播电视史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对于传统平台与网络平台不同类型的视听产品的认知程度;考生对于广播电视产业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知程度;考生对于新媒体理论及媒介融合理论的认知程度;考生用相关理论解释产业现实问题的专业能力。
|
复试参考书目
|
F017 广播电视实务:
考核内容包括:广播电视业务、广播电视学前沿。
参考广播电视实务类书籍、期刊。
|
备注
|
授课原则上安排在周六周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方式。
|
专业及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人数
|
050300 新闻传播学
01 (全日制)新闻学
02 (全日制)传播学
03 (全日制)广告与文化产业
04 (全日制)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13新闻传播史论
④810新闻传播实务
|
⑤F014新闻传播学综合
|
⑥新闻学基础
⑦写作
|
48
|
初试参考书目
|
613 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理论教程》,骆正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中国新闻史》,方晓红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或《中国新闻史》,方晓红、庄曦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10 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丁法章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
复试参考书目
|
F014 新闻传播学综合:
考核内容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闻传播学前沿。参考新闻传播研究类书籍、期刊。
|
2022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序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为加强我校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方式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在硕士研究生选拔过程中,将遴选本硕贯通、硕博贯通培养的研究生。
第三条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仅限部分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具体在专业目录中明确标注。研究生毕业时,将按照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办法,上级主管部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补充规定,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并开展招生工作。
第五条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是学校组织和实施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日常工作。
学校监察处负责监督学校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工作。
【more】
2021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考研复试分数线
00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050300
|
新闻传播学
|
|
24
|
357
|
00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130300
|
戏剧与影视学
|
|
3
|
359
|
00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055200
|
新闻与传播
|
|
27
|
371
|
002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135105
|
广播电视
|
|
55
|
347
|
2019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经验 ( 2019-06-11 )
2019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媒考研经验 ( 2019-05-06 )
2019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媒考研经验(二战) ( 2019-05-06 )
2019南京师范大学新传学硕考研经验贴(详细) ( 2019-04-30 )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广播电视经验贴(初试388) (
2019-04-22 )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广播电视经验(备考6个月) ( 2019-01-04 )
2019南京师范大学考研新闻传播备考经验(三本逆袭) ( 2019-01-04 )

微信扫一扫,掌握南师大考研最新资讯!